热推荐:两个人的事儿 别总让一个人扛

时间 : 2023-02-22 22:20:54 来源 : 冰点周刊

男性避孕药:小鼠实验显示在2小时内100%有效避孕。视觉中国供图。

作者 | 陈   晓


(相关资料图)

编辑 | 秦珍子‍‍‍

前两天,我看见一条微博热搜话题“科学家研发出男性避孕药”。查了查,原来是美国康奈尔医学院的研究者,在《自然-通讯》杂志发表论文,称研发出一种能暂时麻痹精子的药物,

女性服用“事后”避孕药63年后,男性“事前”避孕药来了?

其实,自20世纪以来,科学家一直都在进行男性避孕药的相关研究。这次的研究成果打上了几个足够吸引眼球的标签:起效快、避孕率高、无副作用、不影响激素水平等。

如果把卵细胞看作一个困在城堡中的公主,把精子看作骑士,睡着的骑士遇到睡美人,谁也叫不醒谁。科学家这次研究出的药就是奔着催眠“骑士”去的,通过抑制精子中“可溶性腺苷酸环化酶(sAC)”的活性,让“骑士”失去活力无法游动。无论口服还是注射,效果看上去都挺好。

实验小鼠帮人类的先生们做体验官。注射药物半小时后,它们的精子活力已经开始下降。用药两小时后,实验组的8只公鼠平均只有6%的精子是可移动的,而对照组那边是 30%。随后,研究人员将注射新药30分钟后的公鼠与发情期的母鼠关到一起,52对小鼠都擦出了爱的火花,但没有一只母鼠怀孕。在没有注射药物的对照组里,三分之一的母鼠当上了母亲。

仅从这组数据来看,该药物在起效后的两个小时内,避孕率达到100%。我知道好多男士怕什么,别担心,24小时后,用药者生育力会恢复到正常水平。该研究目前仍处在小鼠实验阶段,如果一切顺利,有望在2025年开始临床试验。

怀孕不是一个人的事儿,但避孕药往往由女性来吃。70多年前,抑制排卵的激素炔诺酮被人工合成出来,很快量产。怕遭到宗教人士抗议,“阻碍受孕”只敢写在“副作用”一栏。

早期的炔诺酮副作用严重,可能引发高血压、情绪紊乱,甚至导致中风。看到这里你可能会疑惑,副作用这么大,怎么这药还能获批,还有女性会服用。答案很简单,比起副作用,服药者更害怕避孕失败带来的结果。此后,它产生了远超医学范畴的影响。人们认为,它让女性拥有了对生育的控制权,改变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。避孕药曾被《经济学人》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科技进步之一。直到今天,市面上的长效、短效避孕药品也都是女性来吃。

对男性而言,主流的避孕方式仍然是使用避孕套和进行输精管结扎,药店的货架上找不到一款真正有效的男性避孕药。

这药到底有多难找?推动女性避孕药量产的平卡斯后来也研究过一段时间的男性避孕药,没有成功。20世纪人口暴增,更多科学家开始研究男性避孕药,绞尽脑汁却所获不多。可想而知,每个月阻止一大堆精子要比阻止一颗卵子的难度大得多。经过不断探索,目前激素类男性避孕药的研究已较为充分,但其存在促进血液凝固等副作用,因此并未获批准。

此前,联合国对16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调研,结果表明女性承担了大部分的避孕责任。在2015年的报告中,全球女性避孕方式使用率为47.1%,男性避孕方式使用率仅有10.1%。在选择避孕方式上,女性安装宫内节育器的比例要比男性做输精管结扎术的比例大得多。《柳叶刀》2022年7月发布的最新“全球避孕报告”也得出类似的结果,从全球层面看,女性输卵管结扎、宫内节育器、口服药物是排名前三的避孕选择。

如果有一款安全又高效的男性避孕药,有人吃吗?男性避孕药如果成功上市,不仅会减轻大部分女性因避孕产生的健康负担,也可以让男性和女性在生育决策上更趋公平。俩人的事儿,得听俩人的意见。

说实话,我对前述的新发现保持平静,并不乐观。

一方面,避孕药的临床试验需要足够的受试者和监测周期,还会耗费大量资金。另一方面,由于意外怀孕的健康风险依然落在女方,因此男性避孕药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很难比得上女性避孕药。这种高风险低回报的投资会让很多药物公司对男性避孕药望而却步。2003年,荷兰欧加农公司和德国先灵公司加入了男性避孕药的研发,3年后,这两家公司都相继退出。

快乐一起分享,风险一起分担。有娃一起养,没娃一起扛——好的亲密关系原本就该如此吧?总让一个人害怕,一个人吃药,一个人承担药物带来的影响,还美其名曰“都是因为爱”,恐怕徒有爱的火花,却伤害“爱”的真谛。

作为一名女性,我期待人类医学科学的进步,更期待男同胞观念行动的转变。我想对着你们发问,药来了,你会吃吗?

中国青年报·中国青年网出品

标签: 两个人的事儿 别总让一个人扛

相关阅读

X 关闭

X 关闭

热门文章